Programme Archive過去節目 -----Media Focus傳媒焦點------Back Home回主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LECTED PROJECTS
 
SELF-INITIATED PROJECTS
>> Studies of Alternative Art Community in Mandarin Asian Regions:
Hong Kong / Beijing / Singapore / Tai Wan

亞洲華語地區另類藝術社群研究: 香港/北京/新加坡/臺灣

2007 - 2009
 
>> Scaffolding‧Viewing‧Assembling - Cultural Observations on Bamboo Scaffolding,Chinese Opera and Markets《棚‧觀‧集》──關於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的探索
Nov 2010 – Jan 2011
 
March 2009
 
>> dotdotdot @ InnoCentre Multi-round Exhibition
2 Feburary to 4 May 2013


COLLABORATIVE PROJECTS


>> GREEN - through the Kai Tak River 綠色 — 由啟德河開始Community and Public Art Project cum “Urban Rivers and Green Movement”


>> Hong Kong Shenzhen Bi-city Biennale 2009: City Mobilization: BYOB (Bring Your Own Biennale)

>> The “Travel to Learn in the City” - An Experimental Visual Arts Education Scheme 2010

城市遊學 ─ 視藝教育實驗計劃2010



>> Rethinking Bamboo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Design, by Freeman LAU Siu Hong, 2011-2012
(TSE Yin Mo is the research fellow, planning editor andone of the coauthors)


COMMISSIONED PROJECTS

>> Anderson Road Project - Public Art Initiatives for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Ltd., 2012


>> Beijing Design Week and First Beijing International Design Triennial
Sub-theme Exhibition “Rethinking Bamboo”, curated by Freeman LAU Siu Hong and Hang Jian, 2011 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 分主題展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28.9.2011–17.10.2011



>> The 6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Programmes for the Chung Chi College, CUHK, 2011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六十週年校慶節目


>> “Water.Green.Heritage” 「啟德河─水.綠.文物徑」District-based Education and Green Corridor f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UHK, 2010


>> Public Creatives Scheme Consultancy study for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conceptual plan for Rocco Design Architects Ltd. 2009

「公共創意規劃提案」西九文化藝術設計顧問研究


>> Historical cum Social Study on Kowloon City district in connection with Kai Tak area f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UHK, 2009
啟德區及九龍城區研究



For more, go to WHAT WE DO.




-------------------------------------------------------------------------------------------------------------------
 
OUR  PROJECTS
 
 

十年磨劍 - 從油街到牛棚 - 陳廣華作品展

油街是香港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藝術家陳廣華創作生涯的重要時期。

整個《十年磨劍》展覽共分為兩部前部回顧陳廣華十年的藝術歷練,展出其從油街開始的十年間較具代表性的作品,媒介包括合成影像、錄像、裝置紀錄 和相片後部份則是從2009年開始至今最新的繪畫系列作品,展現城市與自然的魅惑和魅力 流露出藝術家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想法。

展覽期間,陳廣華於藝術村內的工作室將同步對外開放並特意於開幕當日邀請一眾"前油街"藝術家舉行一場研討會,訴說十年間的所見所聞及生活歷程,歡迎公眾到場參與。


展覽資料:
日期:2011 924日至106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中午12時至晚上8時正 ,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 牛棚藝術村12 藝術公社
閞幕酒會:2011 924日,下午6時正至8時正


** 展覽期間 將舉辦研討會、導賞及開放工作室等活動:
A. 研討會題目:從油街到牛棚——藝術空間與持續創作的關係
日期及時間:2011 9 24( 星期六) ,下午630分至8時正
主持:林曉東
昔日老友講者:林玉蓮、袁國聰、黃志輝、黃良錫、杜煥及黎德威等


B. 導賞及工作室開放
導賞一:2011 9 25 ( 星期日) ,下午230分至4時正
導賞二:2011 10 2 ( 星期日) ,下午230分至4時正



策劃:陳廣華
合作伙伴
場地伙伴


10 Years Sharpen Sword - from Oil Street to Cattle Depot - Works by Chan Kwong Wah


Oil Street Artist Village us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 in development of local contemporary art, it also has been witness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s for local artist Chan Kwong Wah.


Exhibition “10 Years Sharpen Sword” is composed of 2 main parts: The former part is a brief review of Chan’s journey of art in previous ten years, some outstanding artworks such as synthetic photographs and videos would be shown. Besides, the other part of this exhibition would be showing the new painting series of Chan Kwong Wah. It represents the fascination as well as captivation from our city and the Nature, and reveals many fine and little thoughts in his life.


Guide tour, open studio and forum would also be held during the exhibition period. The forum, emceed by Lam Hiu Tung, will invite some of the Former Oil Street Artists to share experience toward their lives and make a summary for the past decade.


Period: 24/9- 6/10/2011
Time: Tuesday to Sunday 12:00-8:00pm (Closed on Mondays)
Venue: Artist Commune, Unit 12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63 Ma Tau Kok Road, Kowloon.
Opening: 24th September, 2011 (Saturday), 6:00pm
Curated by: Chan Kwong Wah
Partnership: Art Products Promotion (APP)
Venue Partner: Artist Commune


Associated activities would also been held during exhibition period:

a. Forum : Topic: From Oil street to Cattle depot---Art space and sustainable Art activities.
Host: Lam Hiu Tung
Guest Speakers: the Former Oil Street Artists, Pauline lam, Yuen Kwok Chung, Rupert Wong, Wong Chi Fai, To Wun and Lai Tak Wai.

Date: 24th September, 2011 (Saturday), 6:30 pm to 8:00pm



b. Guide tour and open studio
25th September 2011 (Sunday), 2:30 pm to 4:00 pm, and
2nd October 2011 (Sunday), 2:30 pm to 4:00 pm

 
Curated by Chan Kwong Wah

Venue Partner:

Partnership :










Archive 2008 - 2011
--------------------------------------------------------------------------------------------------------
亞洲華語地區另類藝術社群:

香港/北京/新加坡/臺灣
第一部分---


策劃及研究:謝燕舞

時間: 2007-2009

研究合作伙伴:1a空間 (香港牛棚藝術村)
長征空間 (北京798藝術區)
電力站藝術中心 (新加坡)
出版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
出版日期: 20081231


研究背景

一個城市 / 地方的當代藝術起始,往往與當地在特有的歷史背景、經濟氣候影響下自發萌生而至凝聚起來的民間藝術組織有莫大關係,就如次文化的形成往往被歷史定義為新興藝術形式的奠基一樣,對當代及至未來的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本書從北京及新加坡兩個城市中的「另類」藝術發展來與香港的比照,三個城市的當代藝術發展方向及歷程看起來相當不同,但彼此間卻同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及意想不到的足以互相借鏡的異 / 同。

這一回,2008年,再為此新階段作一駐腳的整合,理出十年來香港另類藝術社群發展的歷史軌跡,及重新研究、評價這些歷程在當代藝術轉化過程中所起的積極推動作用。參展人亦欲瞻前顧後,從三地的次文化歷史背景開始,探究另類藝術社群之凝聚過程,如何對當代藝術轉型及發展方向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從而借鏡北京798藝術區及新加坡的經驗,來觀照香港本地當代藝術未來的定向。

 《三城:另類藝術社群 叙事當代藝術(香港/北京/新加坡)》

作者: 謝燕舞
出版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出版: 藍天圖書(紅投資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12 第一版
語言版本: 中文()
頁數:198
裝幀: 平裝
ISBN9789888010509



延伸節目

1)  新書發布會 / 茶聚討論

時間:200927

作者 / 主持:謝燕舞

協辦:C&G 藝術單位 (香港九龍太子西洋菜南街222號三字樓)

嘉賓:

蔡仞姿 (1a空間創辦人之一及現任副主席)

鄭怡敏、張嘉莉(C&G藝術單位創辦人)

區華欣(《三城》資料及圖片展回應藝術家)

方韻芝、何梓埼、黃綺妮(1a空間行政人員、《三城》資料及圖片展之1a空間檔案館整理)


2三城:另類藝術社群 敘事當代藝術(香港/北京/新加坡)── 資料及圖片展

時間:2009117日至 37

地點:1a空間,牛棚藝術村


3專題對話:香港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另類藝術空間

時間:2009220

地點:C&G 藝術單位

主持:謝燕舞

對話嘉賓:何慶基、蔡仞姿



4教育及推廣節目: 環球藝術村半天遊

時間:200931

地點 :文化博物館演講室/牛棚藝術村

領隊 :文化博物館館長

講者及導遊 :蔡仞姿

形式 :講座/實地參觀

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

合辦:1a空間



--------------------------------------------------------------

熊人

Chinabear and Chinaman

A LAM Hiu-tung’s Solo Exhibition

林曉東個展

13/03/2009 – 26/04/2009



策展人:林曉東

主辦:ART PRODUCTS PROMOTION
協辦:1a Space

展出日期: 2009411日至426
地點: 1a空間,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室
 


「熊人」(Chinabear and Chinaman)2009年,Art Products Promotion (APP)繼《三城》資料及圖片展後推介的第二個主題展覽。此自資租場展覽由Art Products Promotion (APP)1a空間共同推廣。

「熊人」,是本土藝術教育工作者林曉東的個人藝術創作展覽。林氏早年在港修讀並任職設計,九零年代留學法國,回港後分別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及教育碩士,現任職香港教育局。

林曉東說:「這是一個有關一個人和一個夢想的展覽。」

林氏的創作,一直試圖透過簡潔的符號及隱喻的重組,重新演繹他對生命及生活的觀察,並以此邀請觀賞者對藝術的本質及其文化情境作延伸思考;以最輕的,細說/解脫那生命中不能忘卻的重。

據林氏所說:「這次其實亦是藉具體行動,及一連串因展覽而衍生的活動,作為對本土展覽文化的重讀與反思。」展覽透過藝術品的呈現與收藏,及對其探討和推廣,從而展望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可能性。

當大眾對一件藝術品的「新高紀錄」及「獨一無二」感興趣及討論時,林氏卻以逆向思維寄望「有多少人」能擁有他的作品以至使它「廣受歡迎」。林氏相信樂意分享、保有,或以至進一步演繹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才是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與討論的核心所在,而非其市場價格。

展覽的前半部,已於2009120日至25日在維園64號年宵攤位舉行。後半部將於2009313日至426日回到牛棚藝術村1a空間進行討論。

展覽的後半部分,除作品的展覽外,林氏更會整理他對維園年宵的經驗和心得,以(其作品的延伸)「我的DotDotDot」個人氣球設計比賽、出版,以及藝術家對談環節等活動,持續有變地與不同時段到訪的參觀者作討論和分享。
The “Chinabear and Chinaman”, a venue-rental programme jointly promoted by Art Products Promotion (APP)and 1a Space, is the next thematic exhibition generated by APP after the documentary exhibition in 2009. The show centered around LAM Hiu-tung’s artistic concepts on promotion and collection of an artwork.

LAM Hiu-tung is a local art educator. LAM studied and pursued his career in design earlier in Hong Kong, and continued his studies in France in the 1990s. He obtained his Master of Fine Arts and Master of Education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spectively. He is now serving at the Hong Kong Education Bureau.

LAM says, “It’s an exhibition about a man and a dream.”

LAM attempts to make use of succinct symbols and reconstructed metaphors to reinterpret his individual observations on life and living, as well as to invite audience to extend their thinking on the essence of art and the context of art itself. His works unfurl delicately / liberate minds from the unforgettable heaviness in life by pinning down the lightness artistically.

“It is also a concrete action, a series of activities derived from the exhibition, so one can re-read and reflect on the culture of local exhibitions”, quoted from LAM. Through the study and promotion on the ways of presentation and collection of an artwork, h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i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rt culture.

When people are all interested in and discussing about the “new record high” and “uniqueness” of an artwork, LAM thinks in the contrary to contemplate “how many people” could own his work to make it “popular”. To be willing to share, possess or further elaborate on the artist’s ideas and sentiments - should always be the core of an artwork’s value and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not its market price. It is what LAM believes.

The fore part of the exhibition has been taken place from 20 to 25 January 2009 at counter no. 64, Victoria Park at the Lunar New Year market. The latter part of the project will be resumed at 1a space,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from 13 March to 26 April 2009.

LAM will compile and share the experience from what he has observed at the Lunar New Year market. Apart from the exhibition, the art project includes publication, ‘My own DotDotDot’ - A Balloon Design Competition (an extension of LAM’s artwork) and a sharing session ‘Dialogue with the Artist’. The sharing and dialogue with the audience will be continuous and evolving.
1My Own DotDotDot – A Balloon Design Competition
   「我的DotDotDot─ 氣球設計比賽
     It has brought to a sucessful close on 11 April, 2009!
2“My Own DotDotDot” Exhibition
Exhibition Date: From 11 April to 26 April 2009
Venue: 1a Space, Unit 14,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63 Ma Tau Kok Road, To Kwa Wan, Kowloon
Opening hours: 2:00 pm to 8:00pm, closed on Mondays and public holidays

「我的DotDotDot」展覽
展出日期: 2009411日至426
地點: 1a空間,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室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下午2:00pm – 8:00pm,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

延伸節目



晚聚講座


日期:2009731(星期五)
時間:晚上7時至9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7字樓/旺角地鐵站E出口BODY SHOP對面)

主講:林曉東(策展人、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
主持:謝燕舞(APP總監、1a空間節目委員會委員、文化寫作人、策展人)

(是次講座為20093月至4月舉辦的「熊人」──林曉東個展之延伸討論節目,歡迎加入!)

簡介:
當代的藝術展覽,為藝術創作而言,不單只是為藝術家提供一個發表和表演的平台,更重要的是為藝術作品「祝聖」(consecration)的關鍵與契機。如是觀,從事藝術展覽事業的,或是經營、管理藝術展覽場地的藝術行政人員,那他們正在工作和打理的,並不是一個只管按時開門和關門的白盒子,而是一座尤如希臘神殿的廟堂 (temple);擁有超然地位,觀眾(信眾)需要他們全情投入,並且要求對其所奉侍的形而上對象:藝術,保持一份不斷更新的認識和忠誠的態度。(林曉東)



----------------------

亞洲華語地區 另類藝術社群: 臺灣

第二部分--

台北、台南、高雄之閒置空間考察

專題研討會 :另類藝術空間的存在價值與轉捩點 (// 案例分享)
策劃及研究:謝燕舞

時間: 200911

邀請研究合作伙伴:竹圍工作室工作室、台北國際藝術村

資助:台北市文化局 / 文建會

研究/考察背景

2009117日至37日,牛棚藝術村1a空間邀請當代藝術研究者謝燕舞,以其最新出版之《三城:另類藝術社群 敘事當代藝術 (香港/北京/新加坡)(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藍天圖書出版) 為主題,於該空間展出是次研究之資料及圖片,以當下的時/地/人為10年來從北角油街藝術村 (1998-99) 發展至今天牛棚藝術村 (2001-) 的歷史,來一次參照及註腳。是次出版計劃及展覽於香港先掀起熱烈的討論,適逢牛棚藝術村被升級為二級保護古蹟,及被列為活化古蹟列,關於藝術村的存在價值討論及牛棚藝術村的去向如何,更成為藝術社群及公眾最近共同關注的焦點文化議題。

200911月,應台北竹圍工作室的邀請進行台灣在地交流展覽計劃,並考察當地的另類空間/替代空間發展情況,再與香港進行比較及參照,讓亞洲其他城市對香港當代藝術及另類藝術社群的有機凝聚及運動歷程有深入的認識,從而對香港本土藝術文化內涵有具體的看法及立體的認知。策劃人期望籍不斷延續的研究,逐步整合出較完整的亞洲當代另類藝術社群圖像,為亞洲的當代藝術發展狀況從邊緣文化的角度下注腳。


1)三城:另類藝術社群 敘事當代藝術(香港/北京/新加坡)── 資料及圖片展覽 台灣邀請展

 時間:2009118日至 1129

地點:竹圍工作室交流中心 (台北縣淡水鎮中正東路二段8839)


2專題研討會 : 另類藝術空間的存在價值與轉捩點 (// 案例分享)

時間:20091114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1F幽竹廳 (台北市北平東路7號)

主講者:

蕭麗虹(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

謝燕舞(Art Products Promotion負責人、1a空間節目委員會委員/策展人)

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蘇瑤華

非常廟VT Salon負責人吳達坤(台北)

乒乓代表、新樂園代表 (台北)

台北視覺藝術聯盟代表

打開當代負責人劉國滄(台南)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王逸華


策劃人/考察研究員:謝燕舞

工作團隊:1a空間工作人員方韻芝及何梓琦

及竹圍工作室工作人員:藍儀珊、陳唯捷、陳有德 (台灣邀請展)

3)台北、台南、高雄之閒置空間考察 ── 
      臺灣當地藝術替代空間

---------------------


策劃及節目總監:徐香蘭

策劃及研究:謝燕舞

總顧問:蔡仞姿
主辦:1a空間
資助:優質教育基金

藝述研究社為合作伙伴,參與整體策劃、撰寫計劃書、基金申請、研究及出版統籌項目
時間:20101月至20117


簡介

「城市遊學」- 視覺藝術實驗教育計劃,聯結近70間中學視覺藝術科教師及學生參與,到訪不同的藝術場地,遊走各個主題展覽,參與一系列由大學教授、藝術館行政人員、藝術教育工作者,以及藝術家所主持的專題講座及工作坊學習藝術評賞。期間亦建立了十數藝術團體、機構及藝術家網絡,以及開拓了全新藝術教育合作模式,如成為香港國際藝術展首個學校伙伴、聯校評賞工作坊、藝術家與視藝教師共同設計校本課程、學生任小老師等;成績斐然。

參與計劃的教師及學生透過參加主辦單位舉辦不同的學與教活動,以豐富其藝術經歷;參加者將學習如何善用社區資源,在真實的藝術文化情境中學習,從而提升藝術評賞能力,增強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一個專為此計劃而設的網上資源共享平台亦投入服務。除了讓各參與者以學校為單位分享教材外,亦會開放相關的教學資源予公眾使用。

藝述研究社為計劃之研究單位及「城市遊學」出版統籌,由謝燕舞與徐香蘭老師共同策劃整項計劃的實施策略及規模。

此計劃獲藝術發展局頒發"2011香港藝術發展奬(教育推廣)"銀獎。

更多資料:




1城市遊學視藝教育實驗計劃2010
       研究報告

編著:謝燕舞、徐香蘭

英文翻譯:陸俊敏

編輯及設計統籌:方韻芝、沈詠敏

研究及出版統籌:謝燕舞

特別鳴謝:朱淑儀、呂惠玉、彭之慧

設計:Jim Wong

出版:1a 空間

ISBN978-988-17750-8-5

出版日期:20116 第一版

發行量:1000

語言版本: 中文()、部分英文



2城市遊學視藝教育實驗計劃2010
      學生作品集

編輯及設計統籌:方韻芝、沈詠敏

研究及出版統籌:謝燕舞

特別鳴謝:徐香蘭、謝燕舞

設計:Jim Wong

出版:1a 空間

ISBN978-998-17750--7

出版日期:20116 第一版

發行量:1000

語言版本: 中文()

3「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開幕禮
       主題一:色彩.形態.影像

展覽時段:19-27/3/2011
開幕及嘉賓對談日期:19/3/2011

小組策劃藝術家:

陳錦成、廖慧怡、Chris Cook

先導學校及教師組長:

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關呂佩玲老師】

香港培道中學【區頴詩、傅競揚老師】

循道中學【李慧儀、張翠虹老師】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黎惠萍老師】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徐香蘭、梁敏婷老師】



參與學校及指導老師:

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鄭小玲、鄭棋元老師】

港九潮州公會中學【嚴嘉薇老師】

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陳家聯老師】

播道書院【陳淑雲老師】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莊雅蕾老師】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蔡宛倫老師】

基督教崇真中學【曾淑珊、曾葆琳老師】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徐鳳明老師】

九龍利瑪竇書院【馮嘉敏老師】



4「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主題二:城市狩獵.再造生活

展覽時段:2-10/4/2011

開幕及嘉賓對談日期:2/4/2011(六)

下午2:30-3:00    學生作品講解

下午3:00-3:30    展覽開幕

下午3:30-4:30    嘉賓對談環節

下午4:30-5:00    問答環節

 

地點︰1a空間,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

小組策劃藝術家:吳家俊、李天倫、黃嘉榮、香港投訴合唱團



開幕嘉賓:

Mr. Magnus Renfrew(香港國際藝術展展覽總監)、劉鳳霞女士(藝術推廣辦事處總館長)

對談嘉賓:

李維怡女士(影行者藝術總監)、俞若玫女士(文化工作者)



先導學校及教師組長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郭筱怡老師】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趙舜文、朱建欣老師】

裘錦秋中學(屯門)【鄧蔓怡老師】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劉麗媚、劉美瑩老師】



參與學校及教師領隊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梁文泰老師】

瑪利諾中學【區少蓮老師】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李燕芬老師】

高雷中學【徐國堅老師】

佛教大雄中學【李綺薇老師】

聖伯多祿中學【陳美詩老師】


5「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主題三:  start with playing

展覽時段:16-24/4/2011

開幕及嘉賓對談日期:16/4/2011

下午2:30-3:00    學生作品講解

下午3:00-3:30    展覽開幕

下午3:30-4:30    嘉賓對談環節

下午4:30-5:00    問答環節

 

地點︰1a空間,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

小組策劃藝術家:鮑藹倫、Samuel Adam Swope、楊沛鏗、伍啟豪、鄧啟耀



開幕嘉賓:

侯婥琪女士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行政總裁)

對談嘉賓:

馮美華女士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監)



先導學校及教師組長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葉承恩老師】

鳳溪廖萬石堂中學【鍾健菁老師】

民生書院【林謐老師】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黃子曦老師】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張麗珊老師】



參與學校及教師領隊

賽馬會體藝中學【李可穎老師】

迦密梁省德學校【張啟芝老師】

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周杏儀老師】

培僑書院【陳曉君老師】

-------------------------


---------------------------

《棚集》──關於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的探索

策劃、研究及出版:藝述研究社

出版資助:藝術發展局

時間: 20082010
研究策劃:謝燕舞

研究團隊:

何慶基教授(顧問) 、謝燕舞(策劃及作者)、小口(作者)、潘詩敏(作者)、蔡玉梅(翻譯)、陸俊敏(翻譯)、林曉東(編輯)、林志恩(編輯)、鄧世麟(攝影)、彭子慧(攝影及設計)

 研究背景
《棚集》的研究考察緣起於2008年中,作者謝燕舞、小口及潘詩敏三人一起完成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之時。有感匆匆兩年的兼讀課程,實引發了她們那埋藏已久,對香港文化的探究興趣,決意打破過往那慣常的忙碌生活及工作籍口,「有心無力」的無奈感。香港文化景觀裡常見的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均是她們一直感興趣的題材,亦曾是她們在進修途中作為初探的一份小小的功課。感謝何慶基老師每每循循善誘,講述他的教育理念,期望為香港文化及藝術發展重新培育高質素及具視野的管理人才。承繼於此,她們於畢業後商議,決心認真進行資料搜集,整理成書,是為對這兩年進修的一個完整的交代;及以示對個人理想追尋的重新開始。幾年來,她們有空便一起去「香港一日遊」,去看竹棚、行街市、欣賞《牡丹亭》、看盂蘭盛會及神功戲……得著豐富。



1《棚.觀.集》- 關於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的探索

作者:謝燕舞、小口、潘詩敏

顧問:何慶基

出版日期:201011

出版社:藝述研究社 D'ART Research Unit

發行:ART PRODUCTS PROMOTION

贊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ART PRODUCTS PROMOTION

ISBN: 9789881959218



2《棚集》──關於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的探索
       新書發佈會


作者分享:

謝燕舞〈藝術文化研究及藝術教育工作者,著有《三城:另類藝術社群叙事當代藝術〈香港/北京/新加坡〉》等〉

小口 〈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熱愛戲曲藝術〉

潘詩敏〈從事行政工作,熱愛逛街及街頭文化〉

嘉賓:《棚集》工作團隊:蔡玉梅、陸俊敏、彭子慧

時間:20101125日,晚上8時至10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7字樓〉

主辦:ART PRODUCTS PROMOTION

3《棚集》──關於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的探索
        繪圖原稿展

繪圖設計師:彭子慧

開幕:1125日(星期四)晚上8時至10

展出日期:20101125日至201119

地點:序言小走廊〈旺角西洋菜南街687字樓〉

主辦:ART PRODUCTS PROMOTION


4《棚集》──關於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的探索
         繪本及攝影展

繪圖:彭子慧

攝影:周嘉儀、鄧世麟、謝燕舞、小口、潘詩敏

圖片提供: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中國新聞社

展期:2011122(星期六) 2011327 (星期日)

地點:POINT TO LIFE BOOKS 〈九龍塘達之路72號創新中心1樓展示廳〉

主辦:ART PRODUCTS PROMOTION

協辦: POINT TO LIFE BOOKS 


開幕聚談會        
戲棚粵劇與學校教育--從文化空間到學習空間

嘉賓:吳鳳平博士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時間:2010129日,下午330分至530

聚談會二:
本土文化內涵與創意產業發展

嘉賓:何慶基先生 (本書顧問、資深藝評人及策展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陳澤蕾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及文化研究系講師)
時間:2010226日,下午330分至530

聚談會三:
香港神功粵劇的文化及藝術

嘉賓:陳澤蕾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
時間:201035日,下午330分至530


----------------------

當代中學視藝教育研討會

----------------------

啟德區及九龍城區研究

簡介

是次研究由發展局委托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為顧問,而社長謝燕舞因其主導之另類藝術空間考察研究,已發表過關於牛棚藝術村的研究整理成果,應邀合作牛棚藝術村及其周邊地區環境之歷史文化因素為中心,並對啟德區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此報告已於20105月由發展局公布,並採納了研究報告的部份建議,及定下牛棚及東九龍一帶的初步發展方向。

此研究為藝述研究社成立前之重要項目之一。


策劃: 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社區營造學社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

委托: 香港特別行政區 發展局

研究團隊:

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何培斌 教授 (建筑歷史文化/保育專家/ 研究團隊首席)

羅嘉裕 先生 (項目經理/統籌)

吳韻怡 小姐 (研究項目主任/研究員)

林思敏小姐 (研究員/ 歷史研究)

社區營造社

鄭炳鴻 教授 (項目副主持人/城市規劃)

謝燕舞  (研究員/創意藝術研究)

---------------------------------------------------------------- 



總策劃: 鄭炳鴻 (建築師、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

策展人: 蔡仞姿 (資深視覺藝術家、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教授)

聯合策展人(節目策劃): 謝燕舞 (文化研究 / 寫作人、APP 總監、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講師)

時間:200910月至12

簡介

是次計劃為中大建筑學院倡導及民間推動的「啟德河水道文化」研究之延伸計劃。為藝述研究社成立前,社長謝燕舞參與啟德河研究及策劃的重要項目之一。

2007年正式被命名為「啟德河」的啟德明渠,長約3公里,是東九龍區內最長的一條水道,它貫穿了香港其中兩個歷史最悠久的舊城區──黃大仙及九龍城。這條被工業及家居污水嚴重污染達幾十年的水道,經過渠務處進行水質淨化工程,漸漸回復到昔日的生機勃勃,而這個轉變僅歷經了幾年的時間。

2006年開始,經由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鄭炳鴻倡導、啟德發展民間聯席合力推動,「啟德河水道文化」研究計劃及綠色城市保育的建議遂得以展開。幾年來,多個民間團體、社區組織及學校均熱切響應及參與了此項計劃。啟德河讓我們重新認知「河」與我們所愛的城市,以及「河」與人共生的一體關係。而這正是我們一直忽略了的大自然與人、人與土地的共生 / 共存關係。

「綠色─— 由啟德河開始」,包括展覽、論壇及社區互動工作坊,由200910月開始至同年11月結束, 是以歷經兩年的啟德河研究為基礎,來思考何謂人文景觀的建立及如何呈現的問題,如藝術如何成為社區持久發展的楔子、如何能引發對人與自然依存關係的深度反思。

此研究為藝述研究社成立前之重要項目之一。

() 展覽「綠色由啟德河開始」

參展藝術家:鄭炳鴻 & Marta Bohlmark、蔡仞姿、Alessandro Carboni(卡邦尼)、麥海珊及譚偉平

日期:2009101日至20091213

展出場地:1a空間

在地表演Optimized System of City Paths

表演者:卡邦尼Alessandro Carboni

演出場地:啓德河畔(黃大仙東光道,近衙前圍村段)

時間:2009111日,5:30pm 7:30 pm


(二)圓桌論壇文化基建與城市發展

講者:陳冠中、李照興、朗天、陳婉嫻、鄭炳鴻、蔡仞姿

日期:20091031日,下午六時至八時正

地點:前進進牛棚劇場,牛棚藝術村

(三)講座「如何說綠色?」

講者:許日銓、李苑汶、鄭炳鴻、謝燕舞及研究團隊、參展藝術家

日期:2009125日,下午六時至八時正

地點:牛棚藝術村


(四)社區互動

1a空間與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委員會合辦,是次活動為《綠色生活黃大仙綠色東亞運》的節目之一)

風車節2009

參與藝術團體:FORMLESS

日期:20091114日至16日(星期六至星期一)

地點:黃大仙啓德河畔

環保風車製作工作坊

日期:20091011日,上午11時至下午430

地點: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總辦事處



-----------------------------



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 2009
「城市動員:BYOB
社區及本土遺產



參展藝術家:鄭炳鴻、謝燕舞、Marta Bohlmark

開幕下午茶:20091219日下午4點正

展期: 20091219日至2010227

地點: 西九龍海濱長廊 (W75)

簡介

今天,香港城市景觀裡雖然到處是摩天大廈,我們仍能看到有悠久歷史的流動小販街市,這亦是香港最具特色及吸引力的文化因素之一。流動小販街市既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亦繼往開來,鮮活地生活在當下。

然而,上述流動小販街市如何能夠在現代城市裡持續生存下去呢?

當我們開始討論這個問題時,不得不提出其越來越複雜的空間價值,以及跨時空的文化議題。

首先,街市是所有人曾共有的生活經驗,呈現的是一個城市個性最佳的象徵。在我們的城市裡,傳統街市及流動小販已不多見了,因此急需保育。

再者,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小販買賣的嫻熟技藝以及其自給自足、隨遇而安、因地制宜的流動特性,均需被重新評價。若策略性地從新視角看,到底新市場小販活動如何可以融匯傳統,同時以具趣味性的方式,在我們的城市裡重現、並靈活運作下去呢?。

當我們進入一個從個人到社區均需對未來負責的年代,新市場的運作方式亦需有更清晰的社會生態持續發展方向。新模式不只應在香港及中國實踐,亦需在世界其他地方實行。

值得深思的是,我們如何可找到實驗小販新市場模式的空間?我們的城市裡仍有可作為特定、有趣具特色的市場空間嗎?

-------------------------

國際案例分享與論壇

簡介

河流是城市的一道風景,一個符號。它就像一條彩帶,給城市增添不少的色彩,也可以看到城市在變遷發展中的所受到的創痛及缺口。

竹圍工作室長年推動環境藝術,發現許多藝術家介入河流整治的國際案例。他們以創意為基礎,可以跨越既有的領域藩籬,跨界與科技、與環保、與教育進行合作,影響既有架構朝更永續的方向推動。

我們因此特別邀請來自四組來自不同國家與背景的藝術工作者,分享他們與河流發生的親密故事,並期待透過案例分享與討論,共同尋求與河流(大自然)永續共生的具體方案。

時間:2010/11/13(六)下午一點

地點:竹圍工作室(台北縣淡水鎮中正東路二段8839號)


發表案例:

池田一:日本花渡川Manosegawa River 計畫

後藤玲子:美國匹茲堡三條河第二自然計畫 (3 River 2'N Project)

鄭炳鴻|謝燕舞:香港啟德河改造計畫

吳瑪悧|黃瑞茂: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竹圍創意聚落

------------------------

「啟德河綠 - 社區教育計劃」提案
 (環保會)

策劃: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

總策劃: 鄭炳鴻教授

研究及撰文: 謝燕舞

時間:20104月至11

由中文大學建筑學院邀請合作進行研究及策劃; 2007起劃為其兩年的大型社區教育計劃。是次提案為「啟德河水道文化」研究延伸教育開拓項目,更擴展為以世界有關城市與河道的個案研究(其他個案包括日本,臺灣及意大利等)。以本地社區環境教育結合公共藝術設計方案,期望為啟德河一帶構思及籌劃未來發展的藍圖。

(該提案於201012月成功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ECF)申請, 獲批192萬港元之全款資助,並於20114月正式展開。)

-----------------------

「公共創意規劃提案」
西九文化藝術設計顧問研究

委托單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 發展局

合作伙伴: 靳與劉設計

研究團隊: 劉小康(顧問)、陳育強(顧問)Michel de Boer(顧問) 謝燕舞 (研究員) Lam Mei Ping (設計師)


簡介

是次研究為許李嚴建筑設計事務所就參與競賽西九龍發展方案的一部份, 委托靳與劉設計顧問為西九文化藝術區之公共藝術研究。社長謝燕舞應顧問之一陳育強邀請加入研究團隊為主要研究人員。

該提案搜羅了世界各地的公共藝術及創意發展個案,研究並從國際視野整體中分析香港的本土藝術文化發展的特色及優勢,期望吸取國際經驗及融合本地文化特色,為香港的未來文化藝術發展出一分力。



(此研究為藝述研究社成立前之重要研究項目之一

------------------

分主題展〈知

地點:北京國家博物館4N16展廳
展期: 2011928日至1017
開幕式: 201192718:00
國際策展人:劉小康
中國策展人: 杭間
研究及策劃統籌:謝燕舞
展覽設計:馮之敬


展覽製作:靳與劉設計顧問(深圳)
研究伙伴:藝述研究社

 <知藝述研究社社長謝燕舞應香港名設計師劉小康先生之邀請,合作進行的一項有關世界竹設計文化之大型專題研究。於2010年底,劉氏應邀為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的國際策展人之一,亦是當中五位國際策展人的唯一一位中國人,並將其對竹設計的濃厚興趣和認識帶進是次展覽;同時藝述研究社亦因著對竹棚及戲棚文化的研究成果而開始是項長遠研究合作。

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分主題展〈知 ,可說是全世界首次以竹設計為主題的大型展覽,應邀為是次三年展的唯一亞洲策展人,劉小康以逾一年的時間進行考察,中期邀請藝述研究社合作加入文化視角詮釋當代竹產品設計,徵集及邀請了來自歐美、亞洲國家及大中華地區共13個國家24個地區,雲集國際知名及新晉共66位設計師及參展機構,展出逾200件竹設計作品、珍貴圖片及裝置。展覽中,具嶺南文化精粹的竹戲棚文化亦是焦點之一,除了個案研究資料圖片,還專程請來香港棚藝師傅團隊赴京,於展廳現場搭建了一個精緻的竹棚展廊,其建築結構及力學之精準、傳統棚藝的特色讓國內外觀眾大開眼界。

〈知〉以竹生活為概念,並從文化、現代設計及科技提昇的角度對其進行探索,其中包含了對竹傳統的應用、欣賞,和現代設計從中得到的啓發,探討這既傳統又新穎的材料。同時亦深入探討竹子的未來設計對世界設計的影響。


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BIDT)

主辦:中國文化部

策劃:清華大學美術及設計學院